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搜索

资深儿童教育专家,中国著名儿童诗人,黄爱卿老师为《遗忘与看见》作序

作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4-07 13:46:26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虽晚犹先的呈现


兔年之春,出发朝拜梅里雪山之前,自愿接下写序之任务。来到梅里雪山,才知道梅里雪山是以卡瓦格博峰为首的集体智慧,才找到洛夫的《清苦十三峰》的原创灵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此刻,当我第二次面对梅里雪山的金顶时,它们又以神秘之力披上金色的面纱。蓦地,我才看得真切;梅里雪山的十三峰真貌,就如我在虎跳峡的虎啸声中,找不到自己的声音一样,真应那句话:在梅里找回自己。蒙上面纱的梅里雪山,让我们看清他的尊颜,更让我们透彻地看到诗的本来面目:卡瓦格博峰是至今仍未被世人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而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世界无须征服,需要的只是做其中的微尘。

我喜爱洛夫的诗,家醒也是一样,因而我们的源头是洛夫。我们一起攻守同盟,共同在洛夫的辉映下脱胎换骨脱俗,我们抱团取暖,薪火相传,共同杀出一条血路

在诗人的笔下,每每透现北大三大诗家之一的西川的诗歌理念。西川不赞成许多诗人的打开方式,因而作者力避有时会挪用几句以抒自己或俗或雅之情把玩古诗享用古人;因而作者从不留下古诗文的印痕,以显示自己的博学或高深;在西川理念的支配下,作者明晰:只有努力成为当代人的同代人,才能获得写当代的资格,才有可能找到那条通向当代人心灵的通道,洞见其生命与命运。且看《空位》:“……/这些年/他们当中/空出的位置更多/就像被风掠夺后/露出/一排排树的缺口。这是对昔日乡村恬淡闲适人丁兴旺的追忆和对乡村发展之路的担忧,才有他们把活着当作一种意外的收获;再看《清明》:“……他们没有挂着愁云/没有泪流满脸//……一族人一起/与喜宴没区别……”这分明是爱乡者的纠结,与子不嫌母丑一脉相承!

苏东坡的诗词之所以永恒,是因为他总是把情托付在永恒的时间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开头之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人的最长持久性是一生的时间,而大自然是永永远远的永恒性,永恒性是无时间的。在《梦见》里,诗人以回望的方式含情脉脉地扫描那些被错过的时光。只有情到深处,才能听到在流淌中响起/那些脚印被抹去痕迹;只有情到深处,才能听到那些远逝的鸟鸣仿佛又回来/但已失去意义,此时的诗人,像一位找不到母亲而疯掉了的孩童:错过的渡口或路口,已经无法寻找/错过的季节,那时候风向哪个方向吹刮//找遍全部/找不到,错过的正确理由……”

其次,苏东坡的情之所以永恒是托付于无垠的空间上。说到空间,我突然想起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的一句话:爱一滴水就是爱全世界。一滴水的空间与全世界的空间不仅是数量递增的关系而是诗化的空间关系。我们继续看看《江城子·记梦》吧,横空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后,词人马上把空间横移到千里之外的故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一个现实与梦境交织的诗性空间,而在家醒的笔下屡见不鲜。他把对母亲的爱托付在母亲的房间里,却把时间定格在收拾的场景里:我为她收拾她的房间/一切衣物,包括积满的灰尘。大有爱屋及乌之烈!“……光线从窗外挤进来/我在落霞返照中收拾妈妈的房间//妈妈留着老家老房子的钥匙,已经生锈/妈妈在照片里爬着那段长城。情到深处,作者破例地直抒胸臆:小小的房间能容纳如此多/我无法收拾的东西。此处双关,何止一箭双雕

家醒仍在努力营造这一诗性空间,且乐此不疲!

在我的理论里,最美是什么?最美是具有使命感,是展现这种使命感的强烈的信念。我的这些想法不是无根可寻的。在西方古典画坛,诗人的地位特别高,除了其笔下的众神,能入画的便多是诗人之类了。诗人的贵格,决定了我们要坚守。诗人不是神,但诗人是美的使者,传递美,展现美,最重要的是要拒绝诱惑与坚守纯美。家醒的《写一首诗》我非常喜欢,在这首诗里,照见纯真的诗者的灵魂,纯净得如水晶般传递晶亮的光芒。我梦见他在长长的河岸/拣着一堆堆文字//在河水里清洗沥干/撒上海棠芍药玫瑰茉莉/花香浸透//在一个有雪/大红灯笼高挂的日子//把那些文字/小心地串缀起来

最近家醒的诗显然在这方面功力十足了。看看《如果一只蝴蝶清明来访》的前后改动的结尾,就看出其诗艺的价值取向。此诗原本的结尾是这样的“……如果她飞到我头上,伸出手来/抚摸我的白发/我不觉得意外。经过多番斧凿,最后结尾写出神来之笔:“如果她飞到我头上,伸出手来/抚摸白发/我会怀疑/这是泪滴。既然蝴蝶是代表前辈对晚辈的端详,也就必然尽写长辈们死不瞑目的牵挂,以及看到黑头人早生华发的伤感。这样的升华,完全突破了我先前总结的五大量化升华模式的范畴:这是情感力量的升华,直接走心!

黄爱卿

2023228


了解更多资讯请访问: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www.zgwh.cn

了解更多资讯请访问: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www.zgwh.cn

图片展示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

网站地图  头条地图  本站支持  IPv6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